高二通用技術課件
通訊信息技術使我們可在轉瞬之間獲取世界各地的信息,過去傳說中的“千里眼”。小編整理的準備過年的高二通用技術課件,歡迎大家來查閱這篇文章。
高二技術課件1
一、流程的含義
1、環節(B級 理解 P40)
活動或事件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依據某種特征或方式,可將該過程分解為若干個小過程,稱這些小過程為環節。
2、時序(B級 理解 P39)
過程的經歷中,各環節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先后出現、完成。這種時間順序關系,稱為時序。
3、流程(A級 了解 P41)
一項活動或一系列連續有規律的事項或行為進行的程序,即若干環節隨著時間的變化,依序完成的順序,稱為流程。
二、流程設計
1、流程設計的基本要求(A級 了解 P45)
設計一個技術活動的流程,最主要的要求是要根據該項活動的內部工作原理及變化規律,科學的安排活動的環節及時序,以達到預期目的其具體要求:
。1)提高效率。
。2)提高質量。
。3)保證安全。
。4)節省資源。
。5)提高管理水平
。6)提高經濟效益。
。7)其他,如注意環保等
2、流程設計應該考慮的基本因素(B級 理解 P50)
基本因素有:材料、工藝、設備、人員、資金和環境等。研究內在屬性與規律,就是流程設計應該考慮的基本因素。
3、流程設計的步驟(B級 理解 P51)
第一步:首先要明確設計的目的和任務,明確流程所應遵循的內在變化規律。
第二步:要分析現有材料、設備、資金、人員、工藝和環境等因素。
第三步: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事項,并進行初步排列。
第四步:分析各事項(步驟)之間的先后順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時序和環節。
第五步:選擇一個合適的表達方式畫出流程圖,對于有嚴格時間的時序,要標注時間。
注意:流程設計的基本要素是環節和時序。
4、流程的表達(B級 理解 P42)
文字表達、表格表達、圖示表達
流程圖中最常用的形式是框圖,因為這種形式既簡單又明確
WiseMedia
5、學畫流程設計的框圖(B級 理解 P42)
畫流程設計框圖的一般方法:
。1)根據對事物的內在屬性和規律的分析,以及有關的考慮,將流程過程,按每個階段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分解為若干過程——環節,并用方框表示環節。
。2)按照每個小時程應該經歷的時間順序,將各環節依次排開,并用箭頭線連接起來。
。3)對某環節,按需要可在方框中或方框外,作簡單注釋,也可不做注釋。
三、流程的優化
1、流程的優化及目的(B級 理解 P54)
。1)流程的優化
在設計和實施流程的過程中,經常要進行不斷的修改和完善,這種對流程修改的過程,叫做流程的優化。
。2)流程優化的目的
既然是優化,就是要做得更好,也就要要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降低成本、降低勞動強度、節約能耗、減少環境污染、保證完全。
2、流程優化的內容(B級 理解 P54)
一般流程優化的主要內容有:工期優化、工藝優化、成本優化、技術優化、質量優化等。對一個流程的優化,可以是整體的全面優化,也可以是對某一個指標進行優化。經常會有這機關報情況發生:某一個指標得到了優化,而使另外的指標下降了。比如,技術優化,可能使成本提高。成本優化了,也可能使質量下降。因此,在進行流程優化時,要綜合平衡,以取得整體優化的成效。
3、流程優化的條件。(B級 理解 P57)
要進行流程的優化,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這些條件包括:
。1)內部條件:對流程內機理的深入了解。比如對洗滌原理的了解,就會在流程中安排兩次漂洗;
。2)外部條件:設備和工藝水平的提高或完善。比如,只有在具備鍛壓設備時,才可能將法蘭盤的加工改為少量切削加工;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3)人員技術水平的提高。
高二技術課件2
一、高中通用技術高效課堂的界定
傳統高效課堂主要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觀察,看教師能否抓住知識主線,做到層次分明、思路清晰、重點突出、講練適度,并能讓學生掌握課堂所教授的內容;看學生能否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學習,自我構建,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教師教授的知識,以提升自身的素養。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是以培養學生技術素養為核心目標,以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成長為基本目標,以三維教學目標達成度為觀測點和落腳點。綜上所述,通用技術課程的高效課堂應該是,全面落實通用技術課程標準,采用情境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等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上與課下相結合,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對技術產生濃厚興趣,技術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二、影響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效率的原因
1、教師素質
通用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大學沒有與此對應的專業,許多學校的通用技術教師都是由物理、信息技術或其他行政人員擔任,并且專職教師人員較少,多為兼職教師,由于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的局限,影響通用技術課堂效率的提高。
2、硬件水平
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動手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但多數學校沒有專門的實驗、實訓實驗室,或建有實驗室也很少使用,或有實驗室但缺乏必要的實驗耗材,從而導致課堂效率很難提高。
3、教學方法
通用技術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目前一些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手段原始,教學內容拓展不夠,教學資源和素材貧乏,理論與實踐不能很好結合,學生對技術課程興趣不足。
4、考試評價
除了江蘇、海南等個別省份將通用技術課程列入學業水平考試或高考外,多數省份通用技術課程作為學?疾檎n程,由于缺少必要的督查與自覺,一些地方學生學好學壞都能畢業,考試評價的不嚴肅或缺失,引不起學生對課程的重視,也將影響到課堂效率的提高。
三、高中通用技術高效課堂構建的途徑
1、教師業務素質是高效課堂構建的基礎
通用技術是一門新課程,現有的'教師幾乎沒有一個是大學通用技術專業畢業生,這就要求教師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意識。一個人的成長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主動成長,一種是被動成長,主動成長的人把學習當成興趣與快樂,進步較快;被動成長的人把學習當成負擔,必須在外力干預下才有進步。通用技術教師必須做一個主動成長的人,才能較快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較快適應新課程對高素質教師的要求。
2、課程資源建設是高效課堂構建的保障
通用技術課程在我國從2003年開始實施,但各個省份實施新課程的時間不一致,導致對課程的研究不夠,課程素材積累不夠,相關的參考資料匱乏,對教師備課、業務提升、課堂教學等都有較大影響。首先,各級教研組織要加強教學研討,開展網絡教研、協作區教研,建立通用技術教研QQ群、通用技術教研網,利用微信、微博等網絡資源平臺,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其次,相關出版機構、教研機構或有條件的學校應編輯出版優秀教學案例集、課堂教學實錄(優質課光盤)、課程資源素材包(光盤)等;第三,通用技術教師要善于收集、挖掘、積累生活中有用的課程資源。
3、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高效課堂構建的有力抓手
。1)案例教學法
通用技術課程倡導“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理念,案例教學就是一種“做中學”的形式,它在經驗和活動中獲取知識,增進才干。案例教學的著眼點在于學生創造能力以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發展,通過案例掌握更有效的方式獲得知識,并且案例的選擇應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學生常見的、熟悉的事件。比如,在講“技術的含義及作用”和“控制的概念”兩節時,都用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案例,通過這個案例讓學生知道,歷經了兩千年,我國古代人造控制工程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2)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書本上的技術事件多數是生硬的、冰冷的,采用情境教學法,能很快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已有知識、快速理解技術原理。比如,在講“流程的設計”一節時,為了使學生理解流程設計過程并看懂加工圖,老師用PPT展示了不同款式、大小、色彩的紙提兜圖片,從而引出紙提兜的制作過程和設計流程。
。3)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通用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創新性、綜合性的學科,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用一個項目貫穿幾節教學內容,通過某個項目載體讓學生在“學中做”。
。4)小組合作法
小組合作學習法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通用技術課教學過程中會有許多實踐環節,需要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小組合作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能力,可以互相合作、取長補短。比如,在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中,教師在各組內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并進行積極點評與鼓勵,學生參與熱情高漲,課堂氛圍活躍,設計方案以小組形式呈現,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程度。
。5)學案導學法
目前,通用技術課學習材料缺乏,僅僅依靠教材使知識的學習受限,學案可以很好解決和彌補這個缺陷。比如,在“發現與明確問題”一節,可以設計一份學案,讓學生找出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并尋找發現問題的途徑與方法有哪些等。
四、考試與評價是高效課堂構建的關鍵
想要改變一些地方存在的“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的局面,必須完善通用技術課程的考試與評價方式。比如,一些省份將高考分為學術型和技能型,技能型高考需要考試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還有一些省份將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全部列入全省學業水平考試,考試級別為國家級考試,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高招錄取掛鉤。只有將有效的考試與評價、監督與檢查真正實施起來,才能真正改變一些人的觀念,才能保證通用技術課堂高效運轉。
【高二通用技術課件】相關文章:
高二通用技術1課件總結11-29
高二乙醇課件12-01
高二原子晶體課件11-20
高二雷雨教學課件09-15
高二數學下冊課件06-03
高二選修5乙炔課件11-30
高二勵志班會課件09-23
高二開學班會課件09-22
高二通用技術教案11-15